十九世紀末 ~~二十世紀初
芭蕾與娛樂歌舞:制式、陳腐
女性地位逐漸提高
新時代的身體觀: FranFranççois ois DelsarteDelsarte(1811~1871) (→→RRuthuthSt. St. DennisDennis、Rudolf von LabanLaban;;Emile JacquesEmile Jacques--DalcrozeDalcroze((1865~19501865~1950)的)EurhythmicsEurhythmics(律動)()→→RuthuthSt. DennisSt. Dennis、Mary WigmanWigman
美國現代舞的先驅
LoieLoieFullerFuller((1862~19281862~1928):改良了):
歌舞團的表演,擴充個人技巧
Isadora DuncanIsadora Duncan((1877~19271877~1927):崇):
尚希臘的自由舞蹈身體觀
Ruth St. DennisRuth Dennis((1878~19681878~1968):從:東方的國度中尋求表演的素,
與夫婿Ted ShawnTed Shawn合組DenishawnDenishawn舞團→→Martha GrahamMartha Graham、Doris HumphreyDoris Humphrey等。1925~261925~26期間曾至亞洲巡演
德國的現代舞
Rudolf von LabanLaban((1879~19581879~1958):):動作理論家,
發展拉邦動作分析與拉邦舞譜
Mary WigmanWigman((1886~19731886~1973):拉邦):的學生、對節奏敏感度強
Kurt JooseJoose((1901~19791901~1979)。)19281928在埃森創辦舞團。
代表作《綠桌》。二次世界大戰後重建福克旺舞校。
美國現代舞
Martha GrahamMartha Graham((1894~19911894~1991):「動作是不會):說謊的」;從注意呼吸中引出身體的舒張與收縮之相對動作概念。創作數量驚人。直指情感,
心理分析式、戲劇性的表達方式。
Doris HumphreyDoris Humphrey,,1895~19581895~1958::擅長群舞。
《Water StudyWater Study》;;跌落與復甦;;平衡與不平衡。
Charles WeidmaWeidma((1901~19751901~1975))
HanyaHanyaHolmHolm((1898~19921898~1992):):教育
第二代
Alvin AileyAlvin Ailey((1931~19891931~1989)。非)洲裔,《啟示錄》
JosJosééLimLimóón(1908~19721908~1972))::莫裔
Alvin NikolaisNikolais((1912~19921912~1992))
Paul TylorTylor:(:(1930~1930~))
現代舞是一種觀點,一種對於藝術如何在當今社會中運作的看法。
只要世界在改變現代舞也會跟著改變。Selma Jeanne CohenSelma Cohen
2008年5月22日 星期四
芭蕾:古典到現代
ballo→balletto→ballet
•從民間到宮廷。1489年BergonziodiBotta於義大利米蘭上演的宴會舞劇
•從義大利到法蘭西:Catherine de Medici 1519~1589。以音樂(Beaujoyeulxe)、
舞蹈與政治名震歐洲。Ballet Comiquede la Reine(1581)
•路易十四對芭蕾發展的貢獻:以君王之姿贊助:演出、製作與教育→1661設立皇家舞蹈學校(今巴黎歌劇院)。Lully、Beauchamp(制定腳的五種基本位置)、Rameu
•從宮廷到劇院:女性舞者漸被接受、動作也從強調水平路徑轉變成為強調垂直動作
芭蕾技巧的演變
•Marie Anne de Cupisde Carmargo, (1710~70):強調技巧,將裙子改短、改穿軟鞋、發明緊身褲
•Marie Sallé(1707~1756) :將芭蕾藝術帶至英國Covent Garden,希臘式的薄紗
•Jean George Noverre(1727~) :Lettressurla danseet les ballets(1760):
強調舞劇中戲劇的成分,廢除面具;在舞劇中不再借重語言,強調啞劇的動作→動作芭蕾
•Mallot:發明男性緊身褲襪,大幅增加跳躍與空中旋轉等動作的便利性
十九世紀:芭蕾舞於歐洲的傳播與舞校的設立
•俄羅斯聖彼得堡皇家舞蹈學校(1735)與馬林斯基戲院(Maryingsky)
•義大利米蘭La Scala與皇家舞蹈啞劇學校
(1813)→Carlo Blasis(1797~1878) :attitude、腳的第一位置
十九世紀浪漫芭蕾
•La Sylphide《仙女》:1832首演,MarieTaglioni,1804~1884。
•首次採用腳尖踮立的技法
•反對十八世紀形式化的神話舞劇
•白色芭蕾(Ballet blanc):tutu
•以超現實的事物為題材•吉賽兒:1841年首演,Carlotta Grisi(1819~99)
•男獨舞者退居女性的扶持者
俄國芭蕾舞的發展
•(女)君王的推廣與贊助:十七世紀起彼得大帝開始效法法王路易十四;安娜女皇在位時期(1730~1740)舞劇移入;凱特琳娜二世(1762~1796)繼續聘用外國(主要是法國)藝術家
•主要採型義大利技法
•Elena Andreyanova:第一位偉大的舞蹈家
•法籍編舞家裴帝巴MaurieusPetipa(1819~1910)對俄國芭蕾的影響,
與柴可夫斯基合作編創的舞劇膾炙人口
•義籍芭蕾教師EnricoCecchetti(1850~1928)教育英才
俄國芭蕾舞的海外拓展
•狄亞格列夫(Serge Diaghilev, 1872~1929)與俄羅斯芭蕾(Ballet Russe)
→Ballet Russede Monte Carlo
•Michel Fokine(1880~1942)與二十世紀初芭蕾的改革:重用男舞者,
如尼金斯基;編創《玫瑰花魂》、《垂死的天鵝》→安娜‧帕芙洛娃
•二十世紀除狄亞格列夫率團短暫造訪倫敦之外,
部份名角亦定居倫敦→私人舞校與舞劇的勃興→1956年倫敦的Royal Ballet成立→國民派芭蕾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歐洲舞蹈人士紛紛湧進美國。George Balanchine (1904~1983)
開創了飽含其個人風格與美國精神的現代芭蕾
•從民間到宮廷。1489年BergonziodiBotta於義大利米蘭上演的宴會舞劇
•從義大利到法蘭西:Catherine de Medici 1519~1589。以音樂(Beaujoyeulxe)、
舞蹈與政治名震歐洲。Ballet Comiquede la Reine(1581)
•路易十四對芭蕾發展的貢獻:以君王之姿贊助:演出、製作與教育→1661設立皇家舞蹈學校(今巴黎歌劇院)。Lully、Beauchamp(制定腳的五種基本位置)、Rameu
•從宮廷到劇院:女性舞者漸被接受、動作也從強調水平路徑轉變成為強調垂直動作
芭蕾技巧的演變
•Marie Anne de Cupisde Carmargo, (1710~70):強調技巧,將裙子改短、改穿軟鞋、發明緊身褲
•Marie Sallé(1707~1756) :將芭蕾藝術帶至英國Covent Garden,希臘式的薄紗
•Jean George Noverre(1727~) :Lettressurla danseet les ballets(1760):
強調舞劇中戲劇的成分,廢除面具;在舞劇中不再借重語言,強調啞劇的動作→動作芭蕾
•Mallot:發明男性緊身褲襪,大幅增加跳躍與空中旋轉等動作的便利性
十九世紀:芭蕾舞於歐洲的傳播與舞校的設立
•俄羅斯聖彼得堡皇家舞蹈學校(1735)與馬林斯基戲院(Maryingsky)
•義大利米蘭La Scala與皇家舞蹈啞劇學校
(1813)→Carlo Blasis(1797~1878) :attitude、腳的第一位置
十九世紀浪漫芭蕾
•La Sylphide《仙女》:1832首演,MarieTaglioni,1804~1884。
•首次採用腳尖踮立的技法
•反對十八世紀形式化的神話舞劇
•白色芭蕾(Ballet blanc):tutu
•以超現實的事物為題材•吉賽兒:1841年首演,Carlotta Grisi(1819~99)
•男獨舞者退居女性的扶持者
俄國芭蕾舞的發展
•(女)君王的推廣與贊助:十七世紀起彼得大帝開始效法法王路易十四;安娜女皇在位時期(1730~1740)舞劇移入;凱特琳娜二世(1762~1796)繼續聘用外國(主要是法國)藝術家
•主要採型義大利技法
•Elena Andreyanova:第一位偉大的舞蹈家
•法籍編舞家裴帝巴MaurieusPetipa(1819~1910)對俄國芭蕾的影響,
與柴可夫斯基合作編創的舞劇膾炙人口
•義籍芭蕾教師EnricoCecchetti(1850~1928)教育英才
俄國芭蕾舞的海外拓展
•狄亞格列夫(Serge Diaghilev, 1872~1929)與俄羅斯芭蕾(Ballet Russe)
→Ballet Russede Monte Carlo
•Michel Fokine(1880~1942)與二十世紀初芭蕾的改革:重用男舞者,
如尼金斯基;編創《玫瑰花魂》、《垂死的天鵝》→安娜‧帕芙洛娃
•二十世紀除狄亞格列夫率團短暫造訪倫敦之外,
部份名角亦定居倫敦→私人舞校與舞劇的勃興→1956年倫敦的Royal Ballet成立→國民派芭蕾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歐洲舞蹈人士紛紛湧進美國。George Balanchine (1904~1983)
開創了飽含其個人風格與美國精神的現代芭蕾
印度的舞蹈文化
Sama Veda(吠陀)
三千年前的印度文化專業的祭司歌手婆羅門傳統
shastra:古樂原理
NatyaShastra:印度的第一本完全劇場手冊;民俗樂舞的梵化
Raga和tala
Raga:旋律
tala:循環(樂句)
Rasa; bhava
Rasa
Bhava
BharataNatyam(婆羅陀納天)
Mudra:手勢
nritta:純粹動作的舞蹈
abhinaya:面部表情與眼神
盛行於馬達拉斯以及印度東南部
從廟宇到舞台
devadasi
Kathakali(卡達卡里)
Khatak—舞
Kali—劇
神界—人界—陰界
經典:Mahabharata、Ramayana、Purana
臉譜與裝扮
Manipuri(曼尼普利)
盛行於印度東北與緬甸鄰接處
地區民俗傳統的匯集
統治者的印度教化
Krishina與Rhada
Bhakti
Lasya:圓、弧
面紗
khatak(卡達克)
源自於印度教傳統
16世紀來自波斯的蒙兀兒(Mughal)王朝
直立的體態
足鈴(ghunghuru)
白色的裙裝
nrittanritya
Chhau
面具舞
孟加拉西部Purulia地區
印度文化與原住民部落
動作特色源自乾季儀式中驅逐惡靈
四種風格
政商高層資助
三千年前的印度文化專業的祭司歌手婆羅門傳統
shastra:古樂原理
NatyaShastra:印度的第一本完全劇場手冊;民俗樂舞的梵化
Raga和tala
Raga:旋律
tala:循環(樂句)
Rasa; bhava
Rasa
Bhava
BharataNatyam(婆羅陀納天)
Mudra:手勢
nritta:純粹動作的舞蹈
abhinaya:面部表情與眼神
盛行於馬達拉斯以及印度東南部
從廟宇到舞台
devadasi
Kathakali(卡達卡里)
Khatak—舞
Kali—劇
神界—人界—陰界
經典:Mahabharata、Ramayana、Purana
臉譜與裝扮
Manipuri(曼尼普利)
盛行於印度東北與緬甸鄰接處
地區民俗傳統的匯集
統治者的印度教化
Krishina與Rhada
Bhakti
Lasya:圓、弧
面紗
khatak(卡達克)
源自於印度教傳統
16世紀來自波斯的蒙兀兒(Mughal)王朝
直立的體態
足鈴(ghunghuru)
白色的裙裝
nrittanritya
Chhau
面具舞
孟加拉西部Purulia地區
印度文化與原住民部落
動作特色源自乾季儀式中驅逐惡靈
四種風格
政商高層資助
2008年5月6日 星期二
五月份舞蹈資訊
【莫喔MO’O paradise】─ From Mountain to City
方志勇畢業個展
指導單位: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
演出日期:2008年5月31日(六) PM:19:30
2008年6月1日(日) PM:14:30
演出地點/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戲劇廳
票價/150元 (恕不折扣)
藝術總監/古名伸
舞台監督/吳伊婷
燈光設計/林毅
製作人/方志勇
特邀編舞家/孔和平、谷慕特、法拉(魏光慶)、Csaba Buday、余彥芳
特約舞者/蔡冠伶
舞者/ 陳必勝、王昭華、蕭源斌、許程崴、簡道恩、林伯儒、方士允
訂票專線:0930523995 鄭郁蓉
演出相關資訊 http://www.wretch.cc/user/josh1103
方志勇畢業個展
指導單位: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
演出日期:2008年5月31日(六) PM:19:30
2008年6月1日(日) PM:14:30
演出地點/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戲劇廳
票價/150元 (恕不折扣)
藝術總監/古名伸
舞台監督/吳伊婷
燈光設計/林毅
製作人/方志勇
特邀編舞家/孔和平、谷慕特、法拉(魏光慶)、Csaba Buday、余彥芳
特約舞者/蔡冠伶
舞者/ 陳必勝、王昭華、蕭源斌、許程崴、簡道恩、林伯儒、方士允
訂票專線:0930523995 鄭郁蓉
演出相關資訊 http://www.wretch.cc/user/josh1103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