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1日 星期五

4/11上課講義(二)

東南亞古典舞蹈與劇場

資料來源:Jukka O. Miettinen. 1992. Classical Dance and Theatre in South-East Asia.
Oxford & Singapor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趙綺芳整理,2008/4/11

* 東南亞古典劇場傳統:毫不遜色→家喻戶曉的故事、精練的音樂、美學與獨特的表現技法
* 所謂古典的形式:極為敏感、複雜;不同的專才緊密合作、綿延數代的傳統,因此反映背後的文化與歷史。
劇場→活生生的歷史
* 以東南亞古典劇場為例:印度的影響、當地本土的泛靈信仰、宮廷的繁文縟節皆影響了劇場的發展。
例如宮廷的贊助、禮儀規範美學。繁複的衣飾與面具皆可見於寺廟與宮廷的浮雕彩繪。

* 東南亞古典劇場的特色:

1. 樂、舞、劇難以切割;
2. 生活劇場(歷史上其來有自)及傀儡劇場
(例如泰國的khon與印尼的wayang wong)
3. 幽默的元素以古諷今

傳統的根源:

* 東南亞:以中南半島為主,長久以來即為中國與印度文化的交會點。
* 東南亞的歷史:長期的國際接觸。在100A.D.印度化以前,當地已有自己的文化傳統
* 東南亞的文化特點:稻米文化、及其所衍生的豐收儀式、泛靈信仰、以及地方
* 神話;冶金的發展則反映在
合奏樂團的形式上。由於印度影響與在地傳統融和所形成的古典劇場形式已經發展超過千年,原生的元素並不 容易顯露。
* 宗教:在印度的印度教與佛教傳入前主要為泛靈信仰(薩滿主義)→出神儀式→反映了原生文化的特色
* 原生文化即常以音樂伴奏儀式,但在東南亞,所有的劇場形式都以銅製的打擊樂器(歷史悠久、東山文化時期的貿易項目)奏出旋律伴奏。即便在印度文化影響下,具地方特色的音樂仍未消失,除了第九世紀的婆羅屠和第十三世紀的吳哥王朝之外,甘美朗亦為一例。音樂伴奏對當地劇場的美學有極為關鍵的重要性→cf.印度的舞蹈表演者,因此,東南亞劇場的聲響結構是不能忽視的。舞蹈雖在不同的情感層次上隨著自己的邏輯走,卻和音樂及其它舞台上的元素成一個多聲的整體。可說是音樂傳統使得整個東南亞古典劇場的結構有著獨具的風格。
舞蹈中包含原生元素,如武術的動作。

地方性的劇場v.s.宮廷劇場。

* 印度教的影響:西元第一世紀開始影響東南亞

􀁺 建立王朝Funam
􀁺 印度教經典:Ramayana, Mahabharata, Purana
* 印度教在東南亞的影響自西元1000後開始衰退,新宗教-小乘佛教與回教-取代了印度教與大乘佛教對東南 亞文化產生深刻變化。
* 小乘佛教:六世紀後緩傳緬甸、泰國、寮國與柬埔寨
􀁺 回教:十四世紀至十六世紀間傳至南方的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印尼
􀁺 先前的宗教並未被老百姓接受,僅於皇室級宮廷中流行;新進宗教卻和各地結合,吸收早先的泛靈信仰因 素,神君的概念持續
􀁺 此兩股新進宗教強調苦修與禁慾,對劇場產生影響。例如:印尼爪哇宮廷舞蹈咸信受了回教影響因此動作強 調內斂與控制
􀁺 在信仰回教的地區,回教的故事被搬上舞台
􀁺 國家之間爭戰,連各自的劇場傳統也被視為神聖、不可外流,例如印尼的Bedhaya。但是被征服者的劇場也 會被擄走,例如泰國征服柬埔寨Khmer王朝便吸收其劇場傳統。隨後各國依照各自的喜好發展特殊風格。
􀁺 兩大傳統:Thai-Khmer; Java-Bali
􀁺 Jayavarman II:創立Khmer王朝時將爪哇的印度化舞蹈帶進Khmer傳統
􀁺 兩大傳統之外:緬甸、越南、菲律賓
􀁺 16世紀到WWII:被殖民但宮廷傳統仍維持並於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達到盛世
􀁺 西方文化亦影響傳統劇場:鏡框式舞台、不再男扮女裝
􀁺 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獨立→古典傳統成為國家文化資產;劇場成為國家認同的指標;
但是媒體影響了傳統劇 場的發展

柬埔寨之例

􀁺 20世紀遭受巨大政治動盪,以致影響傳統劇場保存
􀁺 與寮國於十四世紀受泰國統治,劇場型態趨於一致
􀁺 泛靈信仰儀式→印度教影響Funan王朝→黃金年代—吳哥王朝 (802-1431A.D.)與Khmer舞蹈 (來自爪哇的印 度影響融入當地的靈信仰) 。
Khmer王朝極重視舞蹈,國王有女性組成的盛大舞蹈隊伍於儀式中服其勞。
􀁺 Khmer於1431被泰國的Ayutthaya王朝打敗滅亡,泰王極為重視Khmer劇場並據以發展泰國古典劇場傳統, 甚至回過頭來影響柬埔寨的劇場
􀁺 Lekhon leung:柬埔寨宮廷舞蹈劇場,曾有40支roeung舞劇與60支robam純舞蹈,
古典傳統經歷政治動亂 現在由柬埔寨宮廷舞團海外移民維繫
􀁺 Lekhon bassac:民間舞蹈劇場,受越南影響

印尼之例:

* 爪哇的歷史與海洋貿易接觸

沒有留言: